close

DSC_1009.jpg 

前言

    這篇文章是由2002年寫給女兒的家書改寫而成。為了安慰天底下對兒女和我一樣深情執著的父母,讓他們知道自己一點都不孤單;為了幫助對父母一點都不了解的兒女,知道父母內心世界曾有的煎熬與無助;為了讓早已失去父母庇佑的人們,重溫至親當年一點一滴令人難忘的溫馨親情,我之後陸續放入幾本刊物之中。

    雖然篇幅實在太過冗長瑣碎,但是有不少讀者因為閱讀了這篇文章,重新憶起自己與雙親曾有的甜蜜過往。有些讀者告訴我,他們是落著淚看完這篇文章的,因為那些瑣碎的細節,讓已經為人父母的他們,在回憶中終於清楚了解父母曾有的付出與傷神。

    無論愛人與被愛,都是一分千金不換的幸福。祝福天底下所有的親子,都能締結出一個個即使有缺憾也能覺得安慰的美滿緣分。

 

    的確,殫精竭慮,「含在口中怕化了,捧在手上怕摔了」的階段,是早該告個段落了。誠如妳信中所言,我們是必須給妳更大的成長空間,好讓你去印證自己的所思所想;給妳更多的自主性,好讓你去自由地探索、自由地追尋了。而媽媽是該開始規劃自己的後半生;是該學著好好享受悠閒的生活情趣了!

   「實在想不通,這樣比較省時省力,為什麼偏要那樣?」
   「妳讓我自己去試試嘛!又不是每件事都只有一種做法。再說,讓我自己摸索,是不是比較容易進步?」

    幾句沒交集的爭辯之後,略帶些不悅,妳快步走出房門。正值午休的我,突然被憤怒填滿,洶湧而來的失落感,幾乎把理智淹沒。

    躺在被窩裡輾轉反側,背後傳來妳老爸淡淡的幾句話:「孩子都大了,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,就隨她去吧!」而我此刻,其實並非想掌控些什麼,只是忍不住像個需要印證被愛的小娃兒,偷偷地期待著:下一刻,也許只是下一刻,妳就會像以前一樣,故作輕鬆地帶著微微的笑意,再次進到爸媽的臥房中,挨著媽媽在床沿坐下,撒撒嬌,故意說些冷笑話,逗逗還厥著嘴的老媽。

    可是隨著時間的逝去,房門毫無動靜。我豎耳傾聽,隔壁房中的妳恰似失去了蹤影,只留下一片惱人的寂靜。我在灰色的思緒裡來回泅泳,心底忍不住懷念起從前那個從來不和我頂嘴的妳。

    自小妳就是個非常愛家、念家的孩子。雖然我個性急躁、要求嚴格,但我們親子間的關係一直非常融洽、密切。童年時的妳,最喜歡膩在我身邊,陪著我一起作家事,聽著大人們閒話家常。即使上了國中,妳仍酷愛和我一起泡在浴缸中促膝長談。常常話說著說著,泡到水冷了,還意猶未盡。每當犯了錯被我責備,梨花帶淚的妳,更是要等到媽媽氣消,好好摟妳一下下,才肯安心地離開爸媽的臥房。

    那時的妳常常問我:大學到底要讀什麼樣的科系,將來才能在我們這個中部小鎮找到工作?每次一聽到妳這樣的問題,我都忍不住笑道:「難不成妳長大之後也只想嫁在隔壁人家?」言猶在耳,妳卻已經必須負笈他鄉,開始過起外宿的高中生活。其實台中並不遠,走高速公路只需一小時左右的車程,可是對妳而言,卻已形同天涯。

    頭一年,妳的適應情況奇差。每次一接到電話,總是妳在那一頭落淚,我在這一頭也跟著紅起眼眶。假日一到,快樂的妳當然是迫不及待的飛回家中。即使舟車勞頓之後的妳,仍得呆在書房對付繁重的課業,但能到媽媽被窩中躺躺,能在自己房中四處看看,已令妳十分開懷。

    可惜韶光易逝,星期日一吃過媽媽費心烹煮的午餐,分別的時刻再度接近。幾乎是每一次,妳都要東摸西摸,直到即將趕不上客運車,才在我的催促下,紅著眼眶出門。每次媽媽總是要等到客運車開出彎道,看著頻頻揮手道別的妳混入模糊的光影中,才滿心不捨地朝回家的路上邁進。

    為了讓妳留下較多的讀書時間,也為了安撫念家的妳,每次月考前的那個星期日,我和妳爸總會犧牲休息時間,到台中探望妳。相聚固然快樂,但緊接著的離別卻更令人難受。如果不是家中還有長輩等著;如果不是妳還有數不清的課業必須消化,我們要離開台中可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啊!這樣令人揪心的情況,幾乎持續了一年多。而那一年也正是媽媽自律神經失調最嚴重的時候。

    和別人家的孩子不太一樣,成長中的妳幾乎沒有過任何叛逆期。妳一直是那麼的忠厚、溫順、善體人意。不但在家是媽媽的好女兒,在學校更是老師、同學心目中的好學生。為此,妳曾在國二時獲選為班上的愛心楷模。可惜,在我們的親密對話中,妳最常談的卻是友情問題;最引以為憾的竟是心靈的孤單和寂寞。

    一向以善於替學生排難解紛自許的我,在面對兒女「孤單寂寞」這麼簡單的問題時,竟常常不知所措。表面上,我故作輕鬆地告訴妳:要妳多參加活動,找機會多和同學相處;要妳多閱讀好書,藉以提升個人的心靈層次;提醒妳認識自己的長處,建立自我的信心。實則每次一聽完妳的傾訴,我就憂慮再三,十分心疼。有時午夜夢迴,一想起這些瑣事,免不了要喟然長嘆!

    我想,身為兒女的妳,一定無法體會:媽媽每天最大的安慰,大部份是來自孩子們的健康快樂;你們的喜怒哀樂,與媽媽的感受是如此脈脈相牽。所以妳自小凡事仔細,做事總是慢好幾拍的性格,長年來也一直令老媽十分操心。

    為了加快妳的反應速度,幾乎從三歲起,我就開始訓練妳自己洗澡,自己穿著衣服鞋襪,連梳理頭髮這一類難度較高的事,我都放手讓妳去試。六歲時,掃地、洗碗、摺衣服都已是妳駕輕就熟的工作。上了小學三年級,妳爸更是每天下班後就帶著我們一家四口,到附近國小操場活動。從羽球棒球,一直玩到籃球足球。每天總要到夕陽西下時,我們才盡興而歸。至於假日,到湖濱山林健行,當然也是我們重要的家庭活動之一。

    可是直到上了國中,妳處處一派從容的行事風格依然未變。那樣的性格,很快為即將面臨升學壓力的妳帶來不少困擾。一開始,幾乎連國文的小考,妳都必須十分警醒,才能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答。至於需要依賴速度才能獲得好成績的數學,則一直是妳擺脫不掉的夢魘。妳並不討厭數學,甚至常以解題為樂。但是每次只要當天有數學測驗,別說是妳,就連老媽我都忍不住焦躁難安,深怕孩兒的信心再次受到打擊。

    每次看到妳為了不及格的數學成績沮喪失望,媽媽雖然一再以「大器晚成」來安慰妳,事實上我感受到的壓力一點兒也不比當事的妳少。因為我不知道,在這個聯考掛帥,分數第一,事事講求效率的現代功利社會,一向深思好學但是動作實在太過緩慢的妳,在漫漫人生路途裡,會遇到多少挫折與難題。

    所幸妳有個遇事冷靜穩重的老爸。他在我憂心如焚時,總會適時安慰我: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未來,妳急也沒有用,不如順其自然吧!只要她肯用功,說不定時機到了,情況自然而然就改善了。

    果然,國中畢業之後,妳令很多人跌破眼鏡,順利地進入台中女中。上了高三,妳更是突然成長了不少,不但情感依賴度大大減輕,就連課業也漸入佳境。最後,在大學聯考中,雖略染傷風,仍獲得優異成績。就連一項令我十分掛心的數學,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演出。能有這樣的成果,真是我始料未及的。然而更令我驚異的是:在選填志願時,妳竟全以離家最遠的北部學校為目標。我的女兒終於羽翼漸豐,準備展翅高飛。

    上了大學之後的妳,很快地整個人都變了個面貌──在學校,妳幾乎什麼系的課程都想去旁聽;幾乎每一個社團妳都想要嘗試;幾乎每一個校內校外的藝文活動,妳都想一探究竟。

    妳對未來充滿強烈企圖心。這樣的生活態度,雖然常被我們笑說像隻花蝴蝶,但其實我們是既讚賞又欣慰的。不過,天賦的母性仍難免令我耽憂:怕妳只顧往前衝,忘了維護自己身體的健康;怕妳貪多嚼不爛,影響未來主要的學習方向;怕妳時常夜歸,能不能每一次都平平安安?為此,我和妳爸每天總要等到和妳通過電話,確知妳一切正常並已回到宿舍,才能安心就寢。那份內心的牽掛,想必只有為人父母者才能體會。

    當然,這些牽掛對初出茅廬的妳,是很難完全理解的。所以,大一寒假才一回家,妳提出暑假的遊學計畫時,我們都有些愕然。剛開始我並不反對,因為高二時,我就曾極力慫恿妳參加學校舉辦的暑期遊學計畫。妳能主動出擊,將觸手伸向更廣闊的天地,我們理應樂觀其成。但當妳進一步說明,妳並不想參加遊學團,妳要邀三兩好友,到華人較少的美東自助遊學,我可就真正被妳嚇到了。妳的英語會話、妳的處事能力都仍如此稚嫩,我怎能放妳單飛到那麼遙遠的他鄉異地?

    面對我們的猶疑與反對,妳一連幾個月,雖未極力爭取,卻也從未真正放棄。每次妳總是溫溫地說:「就讓我試看看嘛!不讓我試試怎麼知道我不行?媽一向不是都說我獨立性不夠,需要多加訓練的嗎?」

    看妳去意甚堅,妳爸最後對我說:「先答應她吧!我看別耽心,她是去不成的。都已經六月幾號了,人家七月初就開課,她連同行的人都還沒著落,怎麼來得及?」

    沒想到才剛答應,妳就藉由網路,很快地找到了同校三個不同科系的同學。接著整整埋頭電腦五、六天,妳又選好了位於華盛頓D.C.的喬治城大學,不但註了冊還訂好了宿舍。連經由老師介紹屆時準備接機的大哥都連絡好了。妳這初生之犢,就在我們既訝異又難免憂慮中,興高采烈地飛向了異域。
    一趟遊學的確讓妳成熟不少。接機時,看到妳從中正機場的入境室走出,我略略升起一絲絲陌生感─那是我的孩兒嗎?白裡透紅的肌膚、炯炯發亮的眼神、燦爛開朗的笑容、明快清晰的談吐。不過,直到九二一大地震時,我才真正見識到妳這趟遊學成果有多豐碩。接連著好幾天,來自世界各大州關切的慰問信,幾乎塞滿了我們的電子信箱。
    有時看妳這麼活潑外向,再想起從前的種種,我都不禁有一種「杞人憂天」「庸人自擾」的慨嘆。早知道光陰會將妳雕琢成今天這副模樣,這二十年來,我是該高枕無憂,放心享受人生才是。
    傍晚臨出門,我終於在車座上,見到妳長達兩面的書信。捧著這樣的一封信,媽媽雖然落著淚,心中卻早已原諒了妳。
    看完妳的信,我的內心是既高興又惆悵─惆悵的是,我的小女兒的確長大了,再捨不得也已到了該放手的時刻;高興的是,從前毫無主見,凡事只會答以「隨便」的孩子,如今竟然「事必躬親」,而且頗有定見。
    的確,殫精竭慮,「含在口中怕化了,捧在手上怕摔了」的階段,是早該告個段落了。誠如妳信中所言,我們是必須給妳更大的成長空間,好讓你去印證自己的所思所想;給妳更多的自主性,好讓你去自由地探索、自由地追尋了。而媽媽是該開始規劃自己的後半生;是該學著好好享受悠閒的生活情趣了!
    只是爸爸媽媽仍然希望妳明白:無論未來妳身處何方;無論未來情況如何轉變,妳依然是我們深愛的小女兒。我們的雙手永遠等著擁抱妳;我們的肩膀永遠歡迎妳回來依靠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c43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