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 一個人無論來到哪個人生階段,生活在哪個社會層次,總會在重點工作差不多要告一段落的同時,心底浮現起一個「然後呢?」的意念。

    這個「然後呢?」的意念,代表的是對下一個目標的思索;是「自我精進」的內在需求;更是一個人對另一個「成就感」的渴望。但是,這個一路帶領著我們向前挺進、向上昇華、自我鞭策的力量,卻也可能成為一個人性靈與能力的難解羈絆。

    舉例來說,一個已來到事業巔峰;已攀爬過各地名山大川;已仔細探索過所知領域的人,他要如何面對心底那個一次次出現的「然後呢?」。那份知道餘生有限,卻找不到未來方向的悵惘想必難熬。

    所以,古代的第一名劍,最渴望與最害怕的恐怕是天下無敵。因為一旦天下無敵,代表自己的能力已得到世人的強烈肯定,甚至可以留芳千古。但是再也找不到可以與之匹敵;足以證明自我能力持續精進對象。這份沒有人惺惺相惜,沒有機會和人相互切磋,很難回應心底「然後呢?」的感覺,應該難免遺憾與空虛吧!

    對一個優秀的作家來說,「成名」雖然代表被肯定,卻也常常是能力被綁架的開始。對他們來說,緊接著而來的「然後呢?」,會像「緊箍咒」一樣讓他們在寫作時「拿不起,放不下」。如果這個作家年紀尚輕,還未經歷人生狂風惡浪的洗禮,那麼被盛名灼傷的機率會更進一層,甚至招來「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」的可惜後果。

    試想,一個能力好、重視自己定位的人,哪個不是用「不進則退」的標準來鞭策自己。可惜在文字的世界裡,「進步」與「更優秀」的認定非常模糊。即使一開始自己還算滿意,「一向相輕」的文人多少都會出現不同意見。不同的聲音一旦多了,作家的內心難免對自己的能力起疑。

    只要接下來的幾次創作不順利,又找不到「然後呢?」的確切答案,最後腦海中很可能就會閃現「江郎才盡」的疑慮。這些得天獨厚的一時之選,文采越是雋永、思想越是深刻,只要對自己的才華失去信心,就會升起從文字世界自我放逐的念頭。

  不過,這種「自我放逐」,對有些作家來說,有時反而是一種沉澱。等心智度過亟需的放鬆之後,有那麼一天,自然而然會再次出現「然後呢?」的探索渴望。這些度過考驗的人,接著往往能以跳躍之姿,創作出更深刻、更洗練的好作品。

    但是「再而衰三而竭」,如果幾次的「然後呢?」呈現出的果實不合人意,也不如己意,有不少才華出眾的人,最後會徹底衍生出難以突破的心牆,白白糟蹋了天賦的潛能。

   所以,無論你是三百六十行當中的哪一行,在自我鞭策自我精進的道路上,一定要隨時留意對自己的要求一定要鬆緊有致;能力停滯不前甚至稍見退步時,更是要耐心以待。

    撇開烽火連天、天災人禍或特殊狀況不說,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可以說是上千年修來的福分。雖然人生的旅程有時崎嶇艱辛,有時寂寞惆悵,更有時悲慟嘆惋,但不正是這些這些磨難,讓我們反襯出一個個千金萬金難換的幸福時刻?

    所以,讓我們靜心面對每一次「然後呢?」的自我鞭策吧!人家說「寓教於樂」,讓我們也能想辦法「寓成長於樂」「寓每次的成果於嬉遊」中吧!

   

   

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c43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