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失明後的歲月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第一次被帶進小鎮的家庭時,當時的男友罹患糖尿病多年的母親視力忽然惡化。幾乎已看不清眼前事物的她,正苦等著退休申請的通過。

    婚後,當年才五十四歲的婆婆很快從教師工作正式退休。完全失明的她並未如娘家父母預設的給我帶來多少辛苦。頭腦清晰靈敏、個性堅定頑強的她,很快理出即使沒有視力也足以自行應付的生活模式。

    誕生於民國十三年的婆婆,畢業於據時代台灣人相當少見的嘉義女中。 雖然天賦聰穎,還成長在小鎮知名的漢醫世家,但是和當時所有的台灣百姓一樣,在民國三零年代前後,歷經了連年戰爭、動盪、物資匱乏與錢幣貶值的艱辛生活。

    所幸在家庭、兒女與工作的勤懇付出中,她一步步平安地走過人生的各個階段。可惜在工作崗位上堅持了三十八年,正準備幾年後可以退休展開新生活的她,毫無預警地竟從明亮世界落入黑暗人生。

    如此境遇任誰來說都是個大災難。可是在天天都得打針控制糖尿病;年年沒什麼大差異的生活步調中,直到七十九歲離世的二十幾年裡,婆婆卻有辦法讓生活與心情一直維持在堪稱平和的正常軌道。她剛失明的那幾年,我的一對兒女相繼出生。長年擔任國小一二年級班導的她,在我忙於準備三餐時,還常常帶著依偎在懷裡的孫子女唱歌、說故事。

    婆婆的生活向來規律,藉著鎮日相伴的小型收音機,她每天幾乎是分秒不差地進行著三餐、運動、點心時間、挽著公公一起出門散步等等生活步調。有趣的是,藉由廣播節目的收聽,日日年年越來越清楚社會脈動的她,也越來越喜歡和家人爭論從前很少涉獵的各種議題。

    為了因應婆婆的需求,婚後的二十幾年中,我們一家四代的共用空間,一直嚴守「家具的配置不變、物品的擺放固定」的原則。因此除了用餐需要公公幫著添飯夾菜;洗澡需要我們事先備好熱水,她連出門前的自我整頓都完全不須假手他人。

    記憶力超好的她常被我們笑稱為「電腦」。因為眼睛看不見的她,不但清楚記得家中成員每一天、每一年的生活瑣碎;前來家中和公公討論法律問題的客戶言談,在經過很久之後她一樣都能如數家珍;出外選擇穿著時,透過布料的粗細、織法的不同,她甚至還能分辨得出手中衣物的色澤、款式以及久遠前購買的時間地點。

    現在每一回想起婆婆,她微駝著背脊,一面聽廣播一面沿著沙發椅圈圈繞行的景象,就會清晰地來到我的腦海。如今已除去疾病枷鎖的她,終於去到一個可以追求新生活的地方。我相信,以她過人的毅力與腦力,一個個新的追尋一定早已展開。

    就讓我這個沒給過她多少幫助的任性媳婦在此給予祝福吧!

註:本文是2016十一月三日刊登於聯合報家庭副刊「失明的婆婆」的原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c43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